人类健康和疾病是一种社会现象,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也必然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社会因素一般包括社会制度、文化和社会经济水平,以及人们的年龄、性别、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职业和婚姻状况等,它影响人们的收入和开支、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接受科学知识和受教育的机会等。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导致人们在社会行为方面乃至身体、器官功能状态产生变化的因素。心理因素着重于个体内在情感体验(兴奋、抑制、焦焦虑、紧张、忧郁、恐惧愤怒、悲伤等)及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态度和观念:由于个体的心理和躯体健康常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变化两者密切相关,称为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活动本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正常反 应,但如果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则使人失去心理平衡,诱发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调,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女性生殖功能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控制。在不良社会心理因素作用下,如 社会动荡广环境变迁.生活规律变化,生活工作挫折等引起神经内分泌习功能改变抑制月经中期雌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反馈作用诱发LH峰,导致排卵功能障碍而月经异常甚至闭经,势必不孕。研究发现,性格内向、拘谨、神经质倾向、多思多疑的女性易受暗示的女性,易在心理刺激下产生不良情绪而发生疾病。情绪应激可致闭经,闭经会加重负性情绪反应,构成恶性循环。此外,气候突变、嗜吃生冷食物、盲目节食或服用减肥药,反复多次人流等均可影响生育能力。因此,应该着重强调个体心理状态须尽快适应社会环境的改变,使个体与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环境保持一个协调的统一体,有效预防心理失衡和神经活动功能失调,防止疾病的发生。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以极大的同情心,高度的责任感,针对性强地倾心交谈、鼓励、承诺、疏导或必要的保证等解除其焦虑、敏感及激惹性高等不良情绪反应,增进对自身生理状态和疾病知识的了解,纠正错误认知,松弛高度紧张的病态心理,启动自身心理防御机制,阻断不良循环,生理调节功能则随之得以恢复,卵巢排卵,从而有效促进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