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珠教授何时开始接触试管婴儿的?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始接触试管婴儿的呢?下面通过一段采访,我们来了解下张丽珠教授的第一次接触试管婴儿的故事。
经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试管婴儿”这个词从一个不被人知的陌生概念,慢慢变成大众都可以求助的医学手段,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困难和苦恼。从被排斥到被接受,张丽珠和她的试管婴儿技术,走了很长一段路。
晓虹: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试管婴儿的?
张丽珠:1984年我们就找到卵,认识卵了。有一次体外受精成功了,所以我们就申请到一个课题,就是“七五”的重点攻关项目,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题目就叫做《优生——早期胚胎的保护、保存和发育》,这就意味着早期胚胎可以长大,也就意味着你的结果是体外受精成功了,将来就可以成功的试管婴儿。
张丽珠怀抱新出生的试管婴儿
当时有三家同时做这个题目,一个是我们,一个是湖南医学院,一个是协和医学院,三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共就10万块钱,一家大概3万,大家互通有无,可是不是说都按照一个计划做,你有你的计划,三家有不同的计划。结果我们是第一个成功的,1988年3月10号,然后5月27号连着生了两个,湖南医学院6月份成功2个,所以他们第二,协和始终没有做出来,他们以为会做腹腔镜就可以做试管婴儿,实际上我们国家根本不合适,所以他们根本没做。我们是最早做出来的。
晓虹:您当时做试管婴儿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
张丽珠:那就是“一穷二白”。实际上条件不够,仪器重复应用。比如说取卵针,我们就有几根,是从外国带回来的,用一次还得冲洗,还得高压消毒,器皿也是用了再用,也是冲洗,然后高压消毒,那个时候我们的确做了很多例,没有什么感染,真是不错,我们当时实验室人真是很刻苦。
我们真的用到后来前边有螺纹,螺纹可以在B超下看得到,就知道针扎到哪儿了,那螺纹到后来就磨光了,送到钟表店,因为它变钝了,得磨尖,磨到后来用的太多次才扔,螺纹都磨光了,真正不能用了。的确是条件也不够,现在用一个扔一个。从不认识卵到最终拿到组织胚胎,现在我们肉眼也可以基本看到白点,知道卵就在这儿。当时的确是克服困难,这么做体外受精胚胎一直做了12例,做到13例是第一例成功。
晓虹:第13例就成功了。
张丽珠:在国外是1978年成功的,我们是1988年,他们是7月25号,我们比他们晚了10年不到,他们更困难了。他们做到第41例,说是小便妊娠反应阳性,结果是个宫外孕,一直做,等到做到102例才真正怀孕。
晓虹:虽然说有了这种10年的差距,时间上的差距,但实际上我们当时的这种技术还是非常先进的。
张丽珠:其实我1980年、1982年出国比较多,到外边主要的是我们做计划生育,怎么避孕、怎么做人工流产、怎么妇女保健,到那去宣传我们中国做的这些工作的成绩以及中国妇女在保健事业上起着什么作用。当时外国(试管婴儿技术)实际上很成功了,可是我对这个工作不感兴趣,我完全可以到他们那学,我没有学,我也翻阅一些兽医的书,就这么来了解的。如果说派一个人去学,那就少麻烦很多。所以我们做的方法的确也不跟外国一样,因为情况也不一样,你如果按照他们做腹腔镜,那你根本取不出来,看不见卵巢。
我们是做手术的同时手摸到卵泡,在那扎针,跟他们不一样。以后就变了,变成什么呢?B超在那旁边看得到,卵泡在哪儿,针扎到哪儿,B超引导下一根针取卵,创伤是最少的,所以我们1988年成功,差不多那个时候就变了,就变成B超了。1989年B超引导下一根针取卵,那是创伤最少的,现在都是这么做,做的非常多。所以现在的确是这技术觉得很容易变成流水作业了,做的非常多,今天我管取卵,你管移植,推一个来做一个,一天做二、三十个。所以的确跟从前不一样了,从前我走过的路好像挺困难的,现在觉得这么容易。